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科学研究 正文

科学研究

数据资产|精选文献|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否赋能新质生产力等
 

数字化时代下,学术研究围绕数据要素的经济社会价值呈现多维度深化探索态势。本期研究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文化包容性、审计治理及管理者行为等视角切入,深入探究数据要素在驱动新质生产力培育、赋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内在机制与实践路径。

 

(一)《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否赋能新质生产力?》导读

作者:韩君,兰州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赵甜甜,兰州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尉昊,兰州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简介: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已有学者研究了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但鲜有研究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的角度探究其对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基于此,文章以2015-2022年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探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否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表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机制分析发现,数据资产信息披露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分析师关注度,从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民营企业、年报文本信息可读性较好、拥有海外背景高管、网络普及率高、科技属性较强以及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效果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涌现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韩君,赵甜甜 & 尉昊.数据资产信息披露能否赋能新质生产力?.贵州财经大学学报,1-12.

(二)《文化包容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导读

作者:刘毓芸,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教授;曾燕,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教授;汪寿阳,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严翠欣,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简介:包容性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之一,其兼收并蓄的精神内核有助于从需求端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本文主要考察文化包容性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其一方面推动了金融交易摆脱熟人关系构建的短半径投融资网络,转向交易半径更长的数字普惠金融工具;另一方面,促使信息和数据传输突破社交强关系网,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数据基础。本文利用微观调查问卷度量的中国297个地级行政单位的文化包容性程度,结合20172023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发现:文化包容性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越好;文化越包容时,人们越不依赖熟人、宗族等短半径投融资渠道,而越倾向选择交易半径长的数字普惠金融工具;在文化越包容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平台被用户授权了更多数据,企业、平台、机构之间数据授权与安全传输所依赖的区块链技术获得了更多投资,企业也更加重视数据共享与数据资产。本文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普惠性不足问题提供了需求侧解释,为理解中华文化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理论机制,也为发挥政府的“有为”作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引用:刘毓芸,曾燕,汪寿阳 & 严翠欣.(2025).文化包容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国工业经济,(08),45-63.

(三)《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会影响审计师选择吗?》导读

作者:刘道钦,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陈志斌,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黄冠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经理

简介:数据资产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然而其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引发的复杂问题提高了对审计服务的要求。通过探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对审计师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提高了企业聘请高质量审计师的概率。机制检验表明,第一类代理成本、第二类代理成本和媒体关注发挥了中介作用,支持了代理动机和信号传递动机,但保险动机未得到支持。异质性检验显示,当处于数据密集型、非传统制造等行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发生变更、任期短、行业专长低时,企业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更高。此外,高质量审计师会更频繁地在关键审计事项中关注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情况,并强化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

引用:刘道钦,陈志斌 & 黄冠华.(2025).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会影响审计师选择吗?.审计与经济研究,40(04),42-51.

四)《More authentic data asset disclosure by myopic managers: Evidence from China》导读

中译:《短视管理者披露更真实的数据资产:来自中国的证据》(翻译来源:DeepSeek

作者:Yongjie Feng,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Zenglian Zhang,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Jingxian Zhang,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Wenjie Zhou,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简介:通常情况下,短视型管理者倾向于披露更多前瞻性信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推高短期股价并增加基于业绩的薪酬。本研究建立了一个估值模型,用以考察公开披露的数据资产信息与实际数据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偏离。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短视型管理者会有策略地限制数据资产信息的披露。在某些条件下,这种谨慎披露的做法被证明是有利的,因为过度披露可能由于数据资产估值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而导致市场贬值。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投资者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或企业为国有企业时,短视型管理者更可能采取激进的披露策略。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短视型管理者会减少过度披露而不影响正常披露实践。这些发现表明,在特定的制度和信息环境下,管理层的短期主义可能抑制有争议信息的过度披露,并提升短期市场表现。研究强调,应建立更为精细且具有情境敏感度的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框架。

引用Feng, Y., Zhang, Z., Zhang, J., & Zhou, W. (2025). More authentic data asset disclosure by myopic managers: Evidence from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104444.

关闭窗口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南校区)

    电话: (020) 39328957 | 传真: (020) 39328957

    Copyright?201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